下班跑外卖成潮流解压增收之余引职业观念讨论

时间:2025-08-27 19:11:56 来源:天气宝

近日,社交平台上越来越多网友分享下班跑外卖的日常,参与者中不乏大厂员工、医务工作者等群体。#大厂员工下班送外卖20天减12斤#话题引发热议,展现出当代职场人多元的生活选择与压力释放方式,也随之带来关于职业边界的讨论。

下班跑外卖成潮流 解压增收之余引职业观念讨论

27岁的麻先生是河南郑州某央企的程序员,年薪约15万元。在他的社交账号里,记录着从西装革履的职场人变身外卖骑手的日常:傍晚下班后换上骑行装备,骑着电动车穿梭在城市街头,完成一单又一单配送。“下班跑

外卖20天,体重减了12斤,身体和精神状态都变好了。”麻先生笑着说,这是他意外收获的健康红利。

对麻先生而言,跑外卖的核心价值在于解压。“程序员工作需要大量逻辑思考,大脑长期高速运转,下班就想彻底放松。”他解释道,外卖配送的工作模式简单直接,只需按导航取餐、送餐,过程中能吹吹风,甚至能和等他收工的女友一起溜达,看看城市夜景,“这种不用动太多脑筋的体力活动,反而能让精神得到休息。”

在麻先生的体验中,跑外卖像一场充满烟火气的“寻宝游戏”:接到订单后寻找商家取餐,按地址找到顾客送达,完成任务就能获得报酬,“每完成一单都有小小的成就感,就像游戏里拿到金币一样。”他透露,每晚跑3-4小时外卖能额外收入100元左右,虽不算多,但这份“零花钱”让他更有动力。

与此同时,麻先生将跑外卖的经历拍成短视频,在自媒体账号分享职场人下班后的另一种生活。视频中,他记录着配送途中的所见所闻,分享程序员与外卖骑手的身份切换感受,意外收获不少关注。有网友留言:“原来高薪程序员也有这样的解压方式,很真实。”“看着你穿梭在夜色里,感觉生活很有烟火气。”

然而,评论区也不乏质疑声。有网友提出:“一个有稳定工作的人为什么要抢没工作的人饭碗?”面对这类不友好的言论,麻先生显得十分坦然。“看得还是比较开的,比较无所谓。”他表示偶尔会在评论区阐述自己的观点,解释跑外卖对他而言更多是解压和体验生活,并非以此为主要收入来源,但更多时候会选择不予理会,“每个人有不同看法很正常,做好自己就行。”

在社交平台上,类似麻先生这样的“斜杠骑手”不在少数。某互联网大厂产品经理王女士分享,自己下班后跑外卖三个月,不仅缓解了工作焦虑,还熟悉了所在城市的街道布局,“以前加班到深夜只知道公司到家的路,现在感觉和城市的连接更紧密了。”一位医生网友则表示,高强度工作后跑外卖,既能锻炼身体,又能通过服务他人获得情绪价值。

下班跑外卖成潮流 解压增收之余引职业观念讨论

这一现象引发关于职业观念的讨论。支持方认为,在不影响主业的前提下,职场人利用业余时间尝试多元职业体验,是对生活方式的自主选择,体现了当代青年的活力与包容。反对者则担忧,高收入群体兼职外卖可能挤占低收入者的就业空间,尤其在就业压力较大的环境下,这种“跨界兼职”需谨慎。

人力资源专家分析,下班跑外卖流行背后,反映出当代职场人的多重需求:既有缓解工作压力的心理诉求,也有增加收入的现实考量,更有体验不同生活的情感需求。“这体现了职业观念的多元化,打破了传统职业身份的边界感。”专家建议,社会应更包容多元的职业选择,同时职场人也需平衡主业与兼职的关系,避免顾此失彼。

外卖行业从业者对此态度不一。部分全职骑手表示理解,认为只要合规接单就无可厚非;也有骑手担心,兼职人员可能影响配送市场秩序,“希望平台能合理调控,保障全职骑手的基本权益。”某外卖平台相关负责人表示,平台对骑手注册有明确规范,只要符合条件均可接单,同时会通过算法优化保障配送效率与公平性。

随着“下班跑外卖”成为新潮流,越来越多职场人加入这一行列。他们用实际行动打破职业偏见,在夜色中的城市街道上,书写着属于自己的多元生活故事。正如麻先生在视频中所说:“生活不止有KPI,还有晚风、街道和每一单送达后的小确幸。”这种兼顾生存与生活的智慧,或许正是当代年轻人应对压力的独特方式。

来源:九派新闻

声明:天气宝尊重版权,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