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岁女子遭夫杀害留136处伤东莞中院一审判死缓律师已申请抗诉

时间:2025-08-27 18:59:53 来源:天气宝

近日,26岁女子陈某琦被丈夫杨某某杀害一案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据家属透露,陈某琦遗体上留有136处伤口,案情令人痛心。东莞中院一审以故意杀人罪判处杨某某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判决理由中“婚姻家庭矛盾引发”“限定刑责能力”等表述引发争议。8月23日,被害人代理律师明确表示,已正式申请刑事抗诉,并同步提起刑事附带民事上诉。

26岁女子遭夫杀害留136处伤 东莞中院一审判死缓 律师已申请抗诉

案件的悲剧始于一场婚姻家庭纠纷。据知情人士透露,陈某琦与杨某某结婚后,双方因生活琐事及情感问题多次发生矛盾,且矛盾逐渐升级。最终,杨某某在情绪失控下对陈某琦实施了暴力侵害,导致其不幸身亡。家属在处理后事时发现,陈某琦遗体上有多达136处伤口,可见案发时遭遇的暴力程度之重,这一细节曝光后,引发网友对被害人的深切同情,以及对施暴者的强烈谴责。

随着案件进入司法程序,东莞中院依法对该案进行审理。法院审理查明,杨某某在与陈某琦发生争执后,持凶器对陈某琦实施伤害行为,致其当场死亡,其行为已构成故意杀人罪。然而,在量刑环节,法院综合考量多方面因素作出一审判决:首先,本案系婚姻家庭矛盾引发,与社会上随机作案的暴力犯罪存在区别;其次,经司法鉴定,杨某某案发时处于限定刑事责任能力状态,属于精神病人范畴;此外,杨某某到案后如实供述犯罪事实,认罪态度良好,具有坦白情节。基于以上理由,东莞中院一审判决杨某某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一审判决结果公布后,被害人陈某琦的家属表示难以接受。“136处伤口,手段这么残忍,怎么能只判死缓?”家属在接受采访时情绪激动,认为判决结果未能充分体现罪责刑相适应原则,无法告慰被害人的在天之灵。家属强调,陈某琦在婚姻中长期承受压力,最终遭遇极端暴力,这样的悲剧不应因“婚姻家庭矛盾”而减轻施暴者的刑罚,更质疑“限定刑责能力”的鉴定结果是否合理,是否存在对施暴者的过度宽宥。

针对家属的诉求及案件争议点,被害人代理律师在8月23日向媒体明确了后续法律行动。律师表示,经过与家属充分沟通,并对一审判决文书及案件证据进行细致分析,认为一审判决在量刑上存在不当之处:一方面,“婚姻家庭矛盾引发”不能成为减轻如此严重暴力犯罪刑罚的关键理由,尤其当被害人遭受136处伤口的极端伤害时,施暴者的主观恶性及行为危害性极大;另一方面,对于杨某某“限定刑责能力”的认定,需进一步核查司法鉴定的程序合法性与结论合理性,即使存在精神障碍,其作案时的辨认与控制能力是否真的显著减弱,仍有争议空间。基于此,律师已正式向检察机关提交刑事抗诉申请,请求依法撤销一审死缓判决,改判杨某某死刑立即执行。

与此同时,代理律师还同步申请了刑事附带民事上诉。据了解,陈某琦遇害后,其家庭不仅承受了巨大的精神痛苦,还因处理丧葬事宜、聘请律师等产生了多项经济支出,且陈某琦作为家庭重要成员,其离世对家庭经济稳定造成严重影响。律师表示,刑事附带民事上诉将主要围绕丧葬费、死亡赔偿金、精神损害抚慰金等方面提出诉求,力求为被害人家属争取合理的经济赔偿,弥补其因案件遭受的物质与精神损失。

26岁女子遭夫杀害留136处伤 东莞中院一审判死缓 律师已申请抗诉

目前,检察机关尚未对刑事抗诉申请作出明确答复,刑事附带民事上诉也在进一步推进中。该案的后续进展引发法律界与社会公众的高度关注。有法律人士指出,婚姻家庭矛盾引发的刑事案件在量刑时确实会考虑案件背景,但必须严格把握尺度,不能让“家庭矛盾”成为暴力犯罪的“保护伞”,尤其对于造成被害人死亡且手段残忍的案件,更需在依法依规的前提下,充分考量行为的社会危害性与公众的公平正义期待。

此外,该案也再次引发公众对婚姻中暴力行为防治的讨论。不少网友呼吁,应加强对婚姻家庭中弱势群体的保护,完善反家暴预警与干预机制,避免类似悲剧再次发生。“不能让‘家庭矛盾’掩盖暴力的本质,法律应当成为受害者最坚实的后盾。”一位关注此案的网友在社交平台留言表示。

截至目前,杨某某及其辩护律师尚未就一审判决及被害方的抗诉、上诉行动作出回应。案件的后续审理结果,将持续牵动社会各界的目光,人们期待司法机关能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作出公正判决,既维护法律的尊严,也告慰逝者、慰藉家属。

来源:澎湃新闻

声明:天气宝尊重版权,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