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现六头野猪横渡长江奇观专家释疑种群现状与保护调整
近日,南京六合区网友用无人机拍摄到六头野猪整齐横渡长江的罕见画面,视频中野猪从容游过宽阔江面的场景引发关注。随着这一自然奇观的传播,野猪的生存能力、种群现状及保护政策调整等话题也进入公众视野。
据拍摄视频的网友介绍,事发当日他在长江边操控无人机时,意外发现江面上有黑色物体在移动,拉近镜头后才看清是六头野猪正在渡江。视频显示,六头野猪排成松散队列,在江水中沉稳划水,队形整齐有序,丝毫不见慌乱。经过10多分钟的游动,这群野猪成功抵达长江对岸,其出色的游泳能力令人惊叹。
公开数据显示,南京段长江平均宽度约1230米,最宽处达1500米,平均水深20至30米。在这样的自然条件下,野猪完成横渡实属罕见。8月24日,极目新闻记者就此联系江苏省野生动植物保护站,工作人员解释称:“野猪天生具备游泳能力,这是它们迁徙和觅食的本能,但游过长江这样宽阔的水域确实比较少见,可能与种群扩散或寻找新栖息地有关。”
专家分析认为,南京野猪种群活跃与其地理环境密切相关。江苏省动物学会相关人士介绍,南京地处宁镇山脉环绕的丘陵地带,山林资源丰富,食物来源充足,气候条件适宜,为野猪繁育提供了良好环境,因此野猪群体数量在南京地区较为集中。2021年,南京首次开展野猪种群密度专项监测,为掌握种群动态提供了科学数据。
随着野猪种群数量增长,其与人类活动区域的交集也日益增多。近年来,南京部分区域曾出现野猪闯入居民区、破坏农作物等情况,引发关于人兽冲突的讨论。而此次野猪横渡长江的行为,也被专家视为种群扩散的一种表现。“当一个区域的种群数量达到一定规模,它们就会寻找新的生存空间,迁徙行为会更加频繁。”江苏省动物学会人士解释道。
值得关注的是,野猪的保护已发生调整。江苏省野生动植物保护站工作人员明确表示:“自2023年6月起,野猪已从《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俗称“三有名录”)中调出,目前不再受该名录保护。”这一政策调整意味着野猪的保护级别降低,相关管理措施也将相应变化。
据了解,“三有名录”调整主要基于种群数量变化和生态影响评估。近年来,我国多地野猪种群增长过快,导致人兽冲突加剧,农作物受损情况频发。为科学调控种群数量,维护生态平衡,有关部门经论证后将野猪从“三有名录”中移除,为开展合理防控提供政策依据。
政策调整后,是否意味着可以随意猎捕野猪?专家明确表示并非如此。“野猪不再属于‘三有’保护动物,但仍受《野生动物保护法》约束,禁止非法猎捕、伤害。”江苏省野生动植物保护站工作人员强调,对于种群过剩引发的问题,需由林业部门组织专业队伍进行科学管控,公众不可擅自采取行动。
南京林业大学野生动物保护专家指出,此次野猪横渡长江视频的传播,为公众了解野生动物行为提供了生动案例。“野生动物的迁徙和适应能力远超想象,这也提醒我们要尊重自然规律,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同时,做好人兽冲突防范。”专家建议,相关部门应加强野猪种群动态监测,完善预警机制,通过生态防控手段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视频在社交平台传播后,网友们纷纷感叹野猪的生存能力。“第一次见野猪横渡长江,太厉害了!”“原来野猪这么会游泳,涨知识了。”也有网友关注种群管控问题:“数量多了确实需要科学管理,既保护动物也保护农户利益。”
目前,南京林业部门已关注到此次野猪渡江现象,表示将结合种群监测数据,进一步评估区域生态承载能力,制定科学的种群调控方案。随着公众对野生动物保护的关注度提升,如何在保护与管控之间找到平衡,成为新时代野生动物管理工作的重要课题。
来源:极目新闻
声明:天气宝尊重版权,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