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教师格桑德吉坚守讲台16载溜索家访筑梦大山学子
在西藏墨脱县帮辛乡,有一位用16年青春守护大山学子的人民教师——格桑德吉。她儿时凭借优异成绩走出大山,却毅然选择回归家乡执教,用跨越雅鲁藏布江的溜索家访路,为孩子们铺就求学坦途。如今墨脱县全面脱贫,学校搬迁新居,她的坚守终迎硕果。
格桑德吉的家乡墨脱县曾是西藏最后一个通公路的县,帮辛乡更是地处偏远山区,交通闭塞、教育落后。儿时的她深知知识能改变命运,凭借刻苦努力走出大山完成学业。但毕业后,看着家乡孩子们渴望知识的眼神,她放弃了城市的工作机会,毅然回到帮辛乡小学成为一名教师。
“那时候村里很多孩子因为家里穷、上学远,早早辍学在家干活。”格桑德吉回忆,为了让失学孩子重返课堂,她开启了艰难的家访之路。帮辛乡各村分布在雅鲁藏布江两岸的深山里,没有桥梁,最危险的一段路需要通过溜索横跨江面。
那根高悬于江面30米的溜索,是格桑德吉与对岸学生家庭之间的“生命线”。溜索下方是奔腾咆哮的雅鲁藏布江,江水湍急,一旦失足坠落便会瞬间被洪流吞没。“第一次溜索时闭着眼不敢看,心都提到嗓子眼了。”格桑德吉坦言,但想到孩子们期盼上学的眼神,“不敢也得去!”她就这样一次次冒着生命危险,用溜索连接起学校与家庭,把一个个辍学孩子劝回课堂。
在帮辛乡小学,格桑德吉既是老师,也是“家长”。她不仅教孩子们知识,还照顾他们的生活起居。山区条件艰苦,冬天没有暖气,她就把学生冻僵的手揣进自己怀里取暖;学生家里困难,她就用自己的工资给孩子们买文具、衣服。16年来,她走遍了帮辛乡的每个村落,让数百名孩子走进教室,不少学生还考上了内地的西藏班,走出了大山。
格桑德吉的坚守,见证了墨脱县的发展变迁。随着脱贫攻坚的深入推进,墨脱县于近年实现全面脱贫,基础设施大幅改善。曾经闭塞的帮辛乡也迎来新变化——她坚守了16年的帮辛乡小学,已异地搬迁至条件更好的西贡安置点。
“现在孩子们上学再也不用走险路了,新学校有宽敞的教室、明亮的窗户,还有标准化的操场。”站在崭新的校园里,格桑德吉满脸欣慰。新校区配套设施齐全,交通便利,覆盖周边多个安置点,彻底解决了孩子们上学远、上学难的问题。如今,墨脱县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已达到100%,这背后凝聚着无数像格桑德吉这样的教育工作者的心血。
“看到孩子们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读书,看到家乡的教育越来越好,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值了。”格桑德吉说,虽然学校搬迁了,但她依然坚守在教学一线,继续守护着这些大山里的孩子。她的故事被网友熟知后,引发无数点赞:“这才是真正的燃灯者!”“用生命守护教育,向格桑老师致敬!”
当地教育部门负责人表示,格桑德吉是墨脱县教育发展的见证者和推动者,她的奉献精神激励着更多教育工作者扎根基层。目前,墨脱县已建立起完善的义务教育保障体系,通过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措施,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从溜索上的生死考验,到新校园里的朗朗书声,格桑德吉用16年的坚守诠释了“园丁”的真谛。她如同一朵绽放在雪域高原的格桑花,用爱与奉献滋养着大山学子的成长,也见证着家乡在教育振兴路上的坚实步伐。
来源:央视新闻
声明:天气宝尊重版权,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