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投诉鲁迅纪念馆夹烟墙画馆方回应正在处理引争议
近日,浙江省绍兴市鲁迅纪念馆因一幅鲁迅夹烟形象的网红打卡墙引发关注。游客孙女士在社交平台发文质疑该墙画可能误导青少年,并于8月22日通过“浙里办”平台正式投诉,建议将画面中鲁迅夹烟的形象替换为右手握拳的造型。目前,纪念馆方面已回应称此事正在处理中,引发社会对历史人物形象呈现与公共教育功能的讨论。
据了解,引发争议的墙画位于鲁迅纪念馆内一处热门打卡区域,画面还原了鲁迅在文学作品中常被描绘的经典形象——身着长衫、手持香烟沉思。这幅充满年代感的艺术作品因生动展现了鲁迅的文人气质,成为游客参观时的必拍景点,相关打卡照片在社交平台上广泛传播,被网友称为“网红墙”。
8月中旬,游客孙女士在参观鲁迅纪念馆后,对这幅墙画提出质疑。她在社交平台发文表示:“鲁迅作为影响深远的文化名人,纪念馆中的形象应传递积极正向的价值观。画面中夹烟的动作可能会对青少年产生不良引导,让他们误以为抽烟是值得模仿的行为。”孙女士认为,纪念馆作为重要的文化教育场所,应注重细节对公众尤其是青少年的影响,因此建议将画面修改为鲁迅右手握拳的经典励志形象。
8月22日,孙女士通过浙江省政务服务平台“浙里办”提交了正式投诉,详细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和修改建议。投诉内容很快被转办至鲁迅纪念馆主管部门,引发馆方重视。8月24日,鲁迅纪念馆工作人员在回应媒体询问时证实已收到相关投诉,表示“正在研究处理此事”,但未透露具体处理方案或时间表。
这一事件迅速在网络上发酵,网友们形成截然不同的两种观点。支持孙女士的网友认为,公共场所的历史人物形象应规避不良行为展示,“纪念馆有责任传递健康价值观,尤其要考虑对青少年的影响”“鲁迅的精神不在于抽烟,换成握拳更能体现他的斗志”。不少家长网友表示赞同,认为孩子参观时可能会模仿画面中的动作,存在不良引导风险。
反对修改的网友则从历史真实性角度提出看法。有网友指出,鲁迅在历史记载中确实有抽烟的习惯,这是特定时代背景下的真实生活细节,“还原历史原貌并非宣扬抽烟,而是尊重事实”“文化名人的形象不应被过度美化或刻意回避,完整呈现才是对历史的尊重”。部分文学爱好者表示,鲁迅夹烟沉思的形象已成为其精神气质的一部分,修改后会失去历史真实感。
鲁迅研究学者对此也有不同见解。绍兴文理学院一位研究鲁迅的教授表示,评价历史人物形象需结合时代背景,“鲁迅所处的年代,文人抽烟是常见现象,作品中也多次提及香烟与创作的关联,这种细节还原具有历史真实性。但纪念馆作为公共教育场所,也需平衡历史真实与价值引导,可通过增加说明文字等方式进行正向引导,而非简单修改形象”。
绍兴市文旅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已关注到此次争议,正在与鲁迅纪念馆沟通研究。“纪念馆的核心功能是传承文化、教育公众,在历史真实性与社会价值观引导之间需要找到平衡点。”该负责人透露,可能会组织专家论证,广泛听取公众意见后再确定处理方案。
截至目前,鲁迅纪念馆尚未公布具体处理结果,但“历史人物形象该如何呈现”的话题持续引发热议。有网友建议,可在墙画旁增设说明牌,解释历史背景并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既保留历史真实又发挥教育功能。也有网友认为,公众应理性看待历史细节,避免过度解读,“真正的文化传承在于理解鲁迅的精神内核,而非纠结于外在形象的细节”。
此次投诉事件再次凸显了公共文化场所在历史呈现与价值引导之间的困境。如何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基础上,传递积极正向的价值观,成为摆在文化场馆运营者面前的重要课题。社会各界普遍期待纪念馆能拿出兼顾历史真实性与社会责任感的解决方案,让文化传承既不失真又有温度。
来源:羊城晚报
声明:天气宝尊重版权,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